与此同时,她还看了许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林琴南翻译的英国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后通译《大卫•科波菲尔》)。再后来,她又在表舅的指导下,系统地读了《诗经》、《论语》、《左传》、唐诗和大量的新旧散文,如班昭的《女诫》和《饮冰室自由书》等。 等冰心跟随到北京海军部任职的父亲再从福州迁来北京时,已经民国了。在福州上过三个学期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的冰心,一点也不适应北京陌生的新环境。因为她搬来时已错过开学的季节,只好呆在家里闲晃。她过惯了在海边野性的日子,父亲和舅舅也不再有时间陪她玩,她便无法忍耐下去了,想想在福州女师上学的时候,虽然要受拘束,却可以学到许多新东西,结交许多要好的同学、朋友。苦闷、烦躁的她,就向舅舅提出了上学的要求。 1914年秋天,14岁的冰心在舅舅的带领下到贝满中斋去报名。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也是离她中剪子巷谢家最近的一所女子中学。冰心对这个家充满了特殊的感情,她作为一个作家是从这里起步的,她最早发表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弃国》、《超人》等等,她的短诗集《繁星》、《春水》都是在这里写成的。而且,从上中学、大学,赴美留学,到她在燕京大学任教,成家以后自己与吴文藻单住,这里一直是她父母的家。她在93岁时写的《我的家在哪里》这篇千字妙文里,深情地回忆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贝满中斋的校长是一位中年美国女教士,大家都叫她斐教士。她把忐忑不安的冰心领进一间教室,进行一次入学考试,写一篇题为“学然后知不足”的论说文。看到自己在家塾里早已做过的题目,冰心静下心来,不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倒把斐教士看呆了,等她接过卷子一看,不禁心中赞叹:想不到这么个小姑娘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这样好的文章,不光思维敏捷,文笔流畅,还能旁征博引,立意高远。一问才知道这小姑娘并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斐教士顿觉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可塑之材,心里十分满意,对冰心舅舅说:“这个学生我们收下了,可以插在一年级,明天就交费上学吧。” 小冰心乐坏了,回家的路上,她始终拉着舅舅的手又蹦又跳。她简直不敢相信,眨眼的自己就要成为令人羡慕的中学生了。当时能上中学对男孩子来说都不容易,更甭说女孩子了。贝满中斋在当时是很有名的新型女中,实行西式教育,全然不同于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中国传统私垫式教法,课程设置广泛而全面,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中外历史、生物、英语、国文、音乐、体育等。四年下来,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4岁的少女,正是感情最丰富细腻,思想最活泼敏慧的时候,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好奇心最重,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强。冰心从一个在山边海角独学无友的男孩子气女孩,一个子投入大城市的女中生活,真像穿上了一件好看又紧仄的新衣服,觉得新奇兴奋。却也感到一种束缚,浑身不自在。她完全变成了一个羞答答的少女,那股无拘无束的野劲儿,早被教会学校严肃拘谨的气氛吓跑了。 除了作文,冰心没有哪门功课感到轻松,最让她头痛的是仅学过点加减乘除的代数。简直太吃力了,上课时如坐针毡,眼见老师嘴在动,耳却不知所云,脑子里像灌了铅,昏然坠入五里雾中,巴盼着下课的铃声早一点把她从活受罪的苦刑架上解脱出来。第一次月考,数学52分,不及格。下课后,冰心躲在屋角伤心地哭了。这是她自读书以来从没有过的。 冰心个性很强。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她不甘落后。从这时起,她开始刻苦发奋学习,每天一回家,什么都不干,马上打开书包,趴在桌子上埋头做作业,然后还要复习和预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一学年结束,冰心就连平时最觉陌生乏味的《圣经》课和刚从ABC学起的英文课都得了95分以上。斐教士为这个外表温柔软弱而内心自尊倔强的女孩子感动了,暑假期间特请了一位数学老师给冰心补课,终于使她的数学成绩也赶了上来。 当时,有钱有地位人家的小姐,上新学多为赶时髦或附庸风雅,或为将来谋配一个如意郎君,为自立和就业而学的毕竟是少数。大都一等结婚,一切所学便随着少女时代的结束而湮没,完全靠着夫家或家庭过起少奶奶、阔太太的安逸日子,与旧式妇女并无本质的区别,还是不能自己掌握命运。冰心打小就从父母那里学来女儿当自立自强的思想,应跟男孩子一样,也应该长大了就业。冰心当时没想着要当作家,喜欢写作只是一种爱好,能抒发少女如丝如缕的情感遐思就行了,是无论如何成不了职业的。 3、 我的朋友! 不要随从我, 我的心灵之灯, 只照着自己的前途呵!——(《春水•一一四》) 冰心的理想职业是当一名医生。小时候,母亲体弱多病,经常要请大夫。父亲白天因忙公务不在家,招呼大夫,递茶倒水全成了小冰心的事。看了不少搭线把脉诊病的,不见效,父亲又请来了西医。冰心对着那些亮晶晶的医疗器械感到好奇,逢着熟脸的医生,少不了打听听诊器、血压计的构造和用途。思想传统的母亲怎么也不能习惯这种需要听胸听背的诊断方法,尤其医生多是男的,很少女的,就更感不便。目睹母亲的病痛,冰心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学医,做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亲自为母亲看病。冰心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非常赞成,说:“古人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不仅为你母亲,也要为全中国的百姓。你就学医吧,当个良医,再不让外国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冰心对圣经课开始并不喜欢,一年级学的《列王纪》讲的是犹太国古王朝的历史,枯燥无味。二年级从《旧约》读到《新约》,冰心的兴趣来了。她从福音书里了解到作为人的耶稣基督,只是一个穷木匠家的私生子,无权无势,却有那么多的人因他的德言善行而信仰他,追随他。最后他为了宣扬爱人如己的精神,被残酷地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个活生生的形象,有血有肉,一点不抽象,不仅令人同情,还十分可敬。冰清玉洁的善良天性和对文学形象的敏感偏爱,便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形成了冰心自己“爱”的哲学。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