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太白金星带队启程赶回天庭,说滦河只有九百九十九条支流,遗憾定不上“江”。玉帝是个体恤下情的老头儿,说真是太可惜了,就差那么一条你们还找不着?下去再查,滦河在北方流淌那么多年也不容易,好歹定他个江多好!嘴上说是为滦河,实际上他是想借考核所得实情多发展几条江,让王母娘娘没话可说,也算替自己挽回点面子:别看我当面事事依你,真到事儿上还得听我的! 太白金星二次考核滦河的事早有巡河夜叉报告滦河老龙王,老龙王忙去泝河找儿子商议对策,到了泝河流域却怎么也找不见儿子的踪影,老龙王一急使出千里传音术,命儿子泝河龙即刻前来报到。可不是,不一刻,儿子由地底穿出而至,老龙王惊问“你到哪里去了?”儿子笑答:“我就在你脚下”,原来儿子深谋远虑,深怕对天庭撒谎露出破绽牵连家庭,从考核期未到之前,就把龙身潜入地下,不再有泝河流经地表,滦州八景之一的“龙溪地桥”就是泝河的龙身,全长数十里,泝河入地而行,至八里桥方向才缓缓溢出,人行其上,空洞有声。老龙王还嫌不够,说“为今之计,只得委屈你搬个家吧,泝河里不能再流了,你到陡河去吧,那里泉多水大,正缺个龙王,你就到那里坐龙庭吧,也算为父没白疼你一场!” 泝河龙拜谢而走。自此,泝河水量日渐稀少,直至干涸。“龙溪地桥”也已名存实亡。 太白金星二次考核当然不会有所收获,玉帝无法,只得定滦河为“河”,而没有定成“江”。
假山真水
所谓“假山真水”,实际指的是在滦县老城西北二十余里处那座贾山和三水分流的著名景观。旧志载:“贾山,在佛住山西七里,东壁耸立,怪石嵯峨。霖雨之际,遍山泉水翻涌,如星宿海然。其东西南三面数十庄村近山受灾甚巨,盖因水之下游,分注于西之沙河、南之青龙河、东南之沂河,而上游则浩漫无轨也。” 贾山旧时林丛茂密,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优美,遍地流泉,满山飞瀑,杂树生花,泉石皆幽,有“假山真水步步景”之说。每至春暖花开或秋林霜叶之际,这里总会吸引不少闲人雅士前来看山观泉,赏心悦目。有邑人吴晋之写诗赞道: 摄衣登峭壁,眼界任东西。 浦极江天廻,城连草树低。 春云离岫出,野鸟向花啼。 仰止倾心久,今朝快一跻。 当然这些都是有闲阶级的心情。贾山真水再好,在每天为生活忙碌的当地百姓眼中也就寻常山水而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至于总有那么一批批的游客来游,拿他们的话来说都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的!有那工夫,还给老母猪打两筐青草吃呢! 这贾山山泉众多,流水成河,每到梅雨季节,沉默了整个冬季和大半个春季的泉水都被激活起来,争先恐后地喷涌而出。加上每每山洪爆发,附近又没有固定河道,都是一马平川,四处流溃,使这里小灾年年有,大灾三五载。大灾之年,常使附近百姓普地绝收。因此,贾山真水,远道的人们爱它,爱它景色优美;近处的百姓恨它,恨它经常制造水灾,给人们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当地百姓编了一首顺口溜骂它: 贾山真缺德,空有好皮壳。 年年糟践人,象个恶婆婆。 蛤蟆尿成灾,龙涎起大波。 谁个搬它走,天天念弥佗! 说明当地百姓常遭贾山水涝之苦,已经腻味透它了。但有一分之路,怕也要搬个家换个地方,甚至盼着有人搬走它,象愚公移山一样,人们便拿他当佛敬。 忽一天来了个身挎桃木剑的道士,围着贾山绕了一圈,又看看四处横溢的泉水,不禁拈须笑道:“本该蛰龙走,偏使地上行,万般全不赖,只赖人发蒙!”众人问他何意,他故作高深不答。再问,他说“天机不可泄露,若要我道破天机,须答应我两件事!”有附近村子主事的见他说得玄炒,知他必有根底,便认真地说:“只要师付把我们这泉水之灾治理好,慢说两件,便是两百件也依你!”道士说:“当真?”主事者说:“瞎说八道天打五雷轰!”道士便说:“其实我这两件事很简单,如果我能把洪涝给你们治理好,一是要给我选个机灵清俊的童子作我道徒,二是要在洞山之阳给我打出两洞,以使我能安心修行!”主事者忙说:“只要你有这能耐,这两件包在我的身上!”说着两人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纸合同,签字画押并且找若干中人具保。诸事办妥,只见那老道把拂尘一甩,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些溃水烂潦顷刻间竟象被施了魔法一样,乖乖聚扰成一处,忽然入地不见。众人大奇,道士拈须而笑:“雕虫小技,何足挂齿!”说着飘然而去,空中留下两句话:“百日之内,洞山兑现两诺。” 附近村民果真在百日之内兑现了承诺,不但给他度了个机灵道徒,而且打好了两个修行洞,只等那神奇道士进洞修行。可是那道士自此却从未回来,那道童也就还了俗。人们说,那道士是个仙人,是来考验人们向道之心的。若人们不守诚信,说不定那水还会从地底下钻出来糟害百姓。 民国《滦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洞山,在尖山之南,有火洞、水洞。火洞冬暖异常,水洞深黝莫测。夏秋之际,贾山泉灌注于此,伏流西南二十里外,至徐家河草庄,从平地泄出。”看来如上传说所言并非虚妄。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