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写字的问题。找谁写“滦州”这俩字呢?真找北京的吧,那些名人可是狮子大张口,这俩字没个十万八万的下不来,要找他们,不就白忙活了吗?得找本地的!到时候给他上一堂政治课,写俩字,就算为本地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做些贡献嘛,还给什么钱! 牛成首先就想到了本县书法家萧逸,萧逸是谁?那可是有渊源的人,祖上有个叫萧显的,一笔颜体正楷名震京东,山海关那“天下第一关”就是他的手笔!萧逸就是他老先生的第十八代孙。就是他了!牛成一拍板,秘书颠颠的就到了萧逸的府上,还带了一包滦州特产“东路花生”,不少于二斤左右。谁知那萧逸一身傲骨,知道本县有个帮审叫牛成的,干事就搜刮民脂民膏,名声太差,说什么也不给写,只说自己身体不好,难以从命,连那二斤花生也叫他闺女给退了回来。牛成急了,跟秘书说这人咋这不识抬举呀,查查他祖孙三代,有没有问题,有,就抓了!秘书是个有眼力又机灵的人,说:“县长息怒,咱还是别查了,他祖上萧显大名鼎鼎,咱可不能跟名人之后较劲,没准咱就成名人!何况他现在住市里,不归咱管,咱抓他有困难!再说了,三条腿的人咱不好找,两条腿的蛤蟆有的是,他不写有的是写的!”牛成说“那找谁呀?”秘书说“咱这回不找会写的写了,咱找不会写的!”牛成说“此话怎讲?”秘书说“题匾之事和其他事情一样,负责任的找专业人士,不负责任的给领导溜须,咱不会找政界名人?你没见蒋委员长那一笔破字还到处乱题呢!”牛成一拍脑袋说“咳,你咋不早说呀,咱就找县长,叫他老人家给题,趁机给他打个进步!我亲自找去!”说办就办,牛成起身就走,临出门口又回来了:“你兜里带钱了没,先借我二百,回头还你。”秘书忙说:“带着呢,二百够吗?”“够了,给多了,显着咱们拿多了似的,有问题。”等牛成一出门,秘书骂道:“妈的,耗子尾巴上撸油,还我,下辈子吧,又少收入一张票!” 县长没在家,县长夫人也没在,就他孙子一个人在家。牛成知道最近要换届,两口子准是到市里活动去了,就把写字的事和他那七八岁的孙子说了,他孙子见这人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就有些不高兴,说:“我爷爷事儿很多,恐怕这事得研究。”牛成一听“研究”两个字,条件反射似地马上明白自己的二百块钱忘了掏,手伸到兜里又打了个折扣,拿个一百的出来,塞到那孙子手里说:“小爷们,留买棒棒糖吃吧!”那孙子一见票子立马就乐了,小胸脯一拍说:“好说,这事包在我身上!” 一晃过去了好多天,形势发展很快,县长调到外县当县党部书记去了,这字也没写来。牛成正在懊恼白瞎了一百块钱,那孙子倒主动把写好的“滦州”两个字给送过来了。 原来,县长两口子到市里一跑,市长告诉他来晚了,市里已经内定他转行当党部书记,这是明升暗降的差事,比当县长差远了,回来就闷闷不乐。那孙子把牛成求字的事一说,爷爷就烦了:“哪有闲工夫整这里根楞,一边去!”那孙子人小鬼大,就去问奶奶“滦州”怎么写?说老师要求要交作业的。奶奶不知牛成求字的事,一听老师要求的,又被孙子磨的没办法,就硬着头皮写了“滦州”。无奈奶奶大字不识半斗,她也不知道滦州的滦字是一竖还是两竖,因此写到那里还犹豫了一下,就写成了现在那个样子。不过,明眼人一看就是女人写的。 那孙子拿了奶奶写的“滦州”如获至宝,拿起来就一溜小跑着给牛成送了过去。牛成虽然知到了县长要走,但溜须已成惯性,还在那儿溜呢:“好!好!真个是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从里到外透着一股霸气,令人不胜仰慕之至!”他在这里只顾望着“墨宝”溜须,那孙子也听不甚明白,赶他回过头来,那孙子早已跑的不见踪影了。牛成暗里骂一声“早知道你孙子跑了,省得白瞎我这许多好话!”想着就把秘书叫过来:“立刻找个石匠把这字凿到石匾上!少花钱多办事,我听说新站有个原来给驴钉掌的改行凿墓碑了,价格挺便宜,就找他去吧!” 秘书拿着“滦州”两个字找到钉掌的一看,钉掌的就乐了说:“这滦字怎么少了一竖吔?” 秘书这两天心情不好,看也没看就说:“他咋写你咋刻就是了,这么多废话!你不知道现在这人都有横没竖?!” 钉掌的嘟哝:“现在这人都这样了?”
八里桥 滦州城南有个小村叫八里桥,八里桥村基本没有桥,非得说有,那也只是个迈桥,在原来流过本村的一条叫“龙溪”的小溪上,一腿就迈过去了,这里俗传“八里桥不够一迈”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叫八里桥呢?按说,八里长桥至少得走一二十分钟吧,可一腿就可迈过去的桥怎么非叫八里桥呢?原来这里有个传说,故事都在龙溪里。 龙溪是上了旧《滦州志》的,是著名的滦州十二景之一“龙溪地桥”之谓。按旧志载:龙溪发源于城西五子山,东南流十里,伏入地中,约二里许,溢出为溪,合于泝河。“这“二里许”,就俗名地桥。另据旧志载:“今其地名八里桥,本无桥而谓之桥者,即地桥也。“ 旧志中提到的龙溪发源地五子山,是滦州境内的一座五峰小山,在今新城南不过数里之遥,双山村南。过去这里森林茂密,风景绝佳。山中有石洞一个,叫五子洞,当地也有称墓子洞的。相传山下有五子曾种下一棵宝葫芦,是开金山的钥匙,但必须长够100天才能摘下使用。那老五等到99天头上,再也按捺不住,摘下葫芦就去开山,结果被封在山里。其余四子后悔没能管住这个不懂事的老小,让他白白丢了性命,先后泣血而死,各化为一座山峰,这就是五子山的由来。传说无据亦无稽,但据旧志载五子山顶曾有石冢一座却是事实,祭祀的是一位叫五子的种树奇人。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