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留下这一句至理名言。在每一个时代里,都有特定的土壤,人物就像种子,在时代里开出花来。 5月4日,封面新闻上线一周年。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寻找了这个时代里的“封面人物”,和他们对话,与时代交流。 我们,想和这个时代谈一谈。
马克·吕布拍摄的肖全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路延 肖全,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80年代末,他还只是一个摄影发烧友,有天,他和全家人看春晚,业已走红的杨丽萍,用一支孔雀舞俘获了电视机前的眼睛。肖全指着电视机里的她,开了口,以后我会为她拍照片的,我们会成为朋友。姐姐们坐在他身边,她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白了他两眼。 几年后,肖全接到一个电话,杨丽萍找你拍照片,你来吗? 往后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打开。顾城、北岛、张艺谋、陈凯歌、巩俐、崔健、窦唯……肖全说,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这一代人开花的时候,而他,正是那个记录花开的人。 有人说,肖全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问他,怎么办到的?58岁的肖全,一双大眼睛,依然如少年明亮,我就是拍人,他顿一顿,仿佛是强调,就是拍人。
肖全年轻时候的照片 人,是万物的尺度。 在他看来,所谓最好的人像照片,就是拍出人本身的样子。“在我的照片里,他们是自然的。”他如是解释。 但这种捕捉自然的能力,并不是所有摄影师都能办到。 从小,他就是一个敏感的人。 “大概七八岁时,有一次,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和弟弟去一个工地的水塔上,那是我第一次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第一眼就看到了山脉,心里特别触动,原来我在的城市是这样生长的,弟弟就没有这样的感受。” 这种自然带来的触动,还有很多。 他回忆起在部队的日子,有天,下午放学,一伙人排队去食堂吃饭,“我抬头,呀,特别大一个太阳,那么红那么亮,往下沉,我饭也没打,抓起两个馒头就跑,翻过墙,坐在海边,看到太阳慢慢下沉,太美了!”
肖全年轻时候的照片 最早的时候,他还没想当摄影师。去部队,也是机缘巧合。 他是刚开始恢复高考的那一代,曾经想过考中戏,因为“样子长得还不错”,但考点在北京和西安,不知道怎么开口向爸妈要钱。后来,选择了参加海军,“我们那代人,都有英雄情结,就像姜文《阳光灿烂的样子》,那个味道,拍的很对。” 这个背着画夹和扬琴去部队的少年,当海军,一当就是6年,其中,4年都在天上飞。“那时,坐飞机不算平常事,从天空看下来,呀,完全是不一样的,城市、山脉,就像梦一样。” 眼观心到,肖全看世界万物,总能把自己打动。在天上飞,大饱眼福时,另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悄萌芽。 他不抽烟,省下的工资,全拿来买杂志,其中,最吸引他的,是各种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安塞尔·亚当斯等名字,逐渐烂熟于心。 最打动的,还属德国摄影大师奥古斯特桑德,“他给日耳曼民族拍照,比如这样的,三个农村年轻人,穿着白衬衣,打着领结,拄着拐杖,走在田埂上,那个姿态,哇,好拽。” 桑德拍照,会最大限度的跟拍摄对象沟通,给予对方足够理解和尊重,“每个人在他镜头面前,坦然的表现自己,庄严的承诺自己,我是人类的一员。”
肖全年轻时候的照片,诗人赵野说他“帅的过分,却单纯透明” 20来岁的肖全,默默跟自己说,我也要拍这样的照片。 他向父亲第一次提出要求,想要个相机,父亲给他寄了180元,他花169元买了一台海鸥205相机,“有了一个制造影像的权利,这种感觉很奇妙,现在这个相机还在我家里。” 在部队的日子,他拍一切想要拍的照片,从空中,从地上,食堂顺几个碗,兑上药水,就自己摸索着冲洗胶卷。 回家探亲时,他仍然跑在成都,走街串巷,拍一切有意思的情景。 有一年冬天,他路过包家巷,那里有一家妇产医院。“天空下着雪,人们进进出出,有大肚子的女人,有抱着小孩儿的长辈,我看着小孩儿,想着生命降临,就像雪花一样,同样的来到这个地球上。” 这种与生俱来的诗意,给他的照片赋予生机,也让更多人愿意被他拍照。
肖全拍的翟永明,录入了《我们这一代》 复员回到成都后,他迅速进入了核心文艺圈,和何多苓、翟永明们打成一片,跟他们在一起时,肖全就拍照片。 诗人赵野曾回忆:柏桦和费声,跟我说过很久肖全,他的天赋和易感动,带着发现的激情和快感。我见到的肖全,帅得过分,却单纯透明,如一泓清水,真诚地臣服于各种权威,特别是美和名气。 这种互相成就,不断积累肖全摄影的厚度。他要选择的道路,云遮雾掩,似将清晰,一张庞德的照片,是冲破的那缕霞光,肖全把他称为“改变命运的细节”。 当年,钟鸣、赵野办了本杂志,叫《象罔》,“其实就是复印纸、打印机做出来的的,照片下,贴上文字,一张张复印钉起来,好了。” 虽然粗糙,内容却好,用他的话来说,颇有先锋意味。《象罔》第二期,是美国诗人庞德的专辑。 “我打开内页,有一张庞德的照片,穿一件黑长衫,戴一顶礼帽,右手拄着拐杖,走在石头小路上,目光坚毅沧桑,宛如一尊雕像。文字是赵野翻的:理解来得太迟。一切都是那么艰难,那么徒劳,我不想再工作,我什么也不想做。” 他说起背景,埃兹拉-庞德,文学教父,叶芝、海明威等人都曾蒙其恩惠,但他直到老,才得到祖国谅解,“所以庞德说,理解来的太迟,我看到的一刹那就想,我们这一代,也要记录下这样的照片。”
1990年,肖全镜头下的三毛,那年三毛从西藏取道成都逗留了几天,肖全用三天跟拍,记录了这位奇女子。 三毛,就是他想记录的那种人,带上一本复印的黑白影集,他找上门。 在有些说法里,把三毛和杨丽萍,称为他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之一。而他的评价是,三毛和杨丽萍,都是离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