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笑话大全

当前位置: 1234笑话大全 > 糗事大全 >

那个年代的穿衣囧事(3)

时间:2020-12-22 15:4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每日一笑 点击:
有的人甚至找到领导面前。社领导特意到门市部来过问此事。我把所剩布匹摊在柜台上,全部丈量一遍让领导看,不这么卖,损耗的短缺算谁的?领导和业务员商量了一下,特批给我一些损耗量,同时批评我态度不好,可以事

有的人甚至找到领导面前。社领导特意到门市部来过问此事。我把所剩布匹摊在柜台上,全部丈量一遍让领导看,不这么卖,损耗的短缺算谁的?领导和业务员商量了一下,特批给我一些“损耗量”,同时批评我态度不好,可以事先向人们说明“缩水率”,建议多购预留出一点“放量”,好在这批布很快就告罄了。有一日我碰到镇上的裁缝,他对我说,你卖的这批布,最后高兴了学生娃。一问才知,原来大人购来想给自己做衣服,结果由于尺码和缩水的原因都改给孩子们做了。

为了腾出棉花用地,增加种粮的土地面积,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不要布票的“的卡、的纶”之类的化纤纺织品种类多起来了,引发了人们在穿衣上的革命。1974年我去兰大当“工农兵学员”学习俄语以后,还回过一趟原来的供销社,棉布的紧俏状态已有所缓解,成衣制品也开始多起来了。1978年以后农村市场开放,1985年统购统销取消以后,票证的作用也就寿终正寝了。

商业局和供销社垄断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供销社成为了鸡肋,面临着三个不承认:农民不承认它是“合伙人”组织,说“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政府不承认它是官办企业,命其自负盈亏;供销社职工也不承认自己是群众性经济组织,觉得国家是卸磨杀驴,任其自生自灭。用我们那里职工的话说,现在的政策是“用着了搂到怀里,用不着了推到崖里”。脑子活泛点的,赶紧自谋出路。我们供销社原来的同事有些就自己出来“单干”了,上广州下江南的到处批发组织货源回来销售,我笑称她是“一个人的供销社”。她对我说,供销社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了,“吃皇粮”“只此一家”的买卖再也没有了。

现在人们的穿着已经在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网购更是不受地域和付款方式的限制。对那些买衣服买到要“剁手”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听着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了。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