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笑话大全

当前位置: 1234笑话大全 > 开心笑话 >

从民谣笑话顺口溜看社情民意

时间:2020-10-28 16:0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每日一笑 点击:
民谣是民间流行的、曲折表达民间的思想、感情、情绪、心声,嬉笑怒骂,但却引入思考。笑话则是指以一句短语或一个小故事让读者觉得好笑,产生幽默感,大多揭示生

 

从民谣笑话顺口溜看社情民意

  编者按:民谣是民间流行的、曲折表达民间的思想、感情、情绪、心声,嬉笑怒骂,但却引入思考。笑话则是指以一句短语或一个小故事让读者觉得好笑,产生幽默感,大多揭示生活中乖谬的现象,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在调侃政治时事或公众人物的时候,让人在笑中启迪思维。顺口溜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用词精当,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传播快捷,主要讽刺社会上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

  民谣笑话顺口溜是中国百姓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一句话而遭受打击迫害。它折射出百姓人心的向背,是社情民意的重要信号,值得社会各界的重视。

 



  顺口溜是百姓的“公开奏章”邝野/绘

  一、从喝酒顺口溜看社情民意

   文/somerset

  中国被称为“酒的故乡”,酿酒、饮酒的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看,大约在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已开始用谷物酿酒。到商周,酿酒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国家已有专门职掌酒业的官员酒正、酒人、郁人、浆水等。

  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酒,朋友相聚要喝,逢年过节要喝,家人团圆要喝,升学就业要喝,提拔升迁要喝,红白喜事要喝,公务应酬要喝。就算是实在没什么事了,在家里也要小酌几杯。有句话叫“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在中国人看来,酒是个联络感情,增进互信的好工具,所谓“无酒不成席”,不论男女老少,还是工农学商;不论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都对这杯中之物情有独钟。

  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对酒这东西又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中国人发明了一个词,美其名曰:“酒文化”。酒的文化当然是很深厚的,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就被传为千古佳话。但在现在,就我的观察,所谓“酒文化”的“文化”云云,无非是为斗酒、酗酒找的借口罢了。许多人热衷于评论什么“酒量即胆量,酒瓶即水平,酒风即作风,酒德即品德。”这样把喝酒硬往道德、作风上扯,能算什么“文化”?

  类似这样关于喝酒的顺口溜还有很多。近年来,“三公”支出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而在公务接待中,酒的开销占了相当的比例。高档白酒市场的持续火爆即为明证。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顺口溜是老百姓抒情言志、褒贬时风、议论时政、抨击时弊、表达爱憎的常用方式,鲜活直白,悦耳上口,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是他们表达心声、宣泄情感的有力武器。对于当前喝酒的陋习特别是公务饮酒的失控当然也是毫不留情。

  且看这一段:“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足饭停,不行也行;你醉我醉,不对也对。”在少数人眼中,喝酒吃饭已经成为公关的重要手段,只要端起酒杯,自然一切好话,什么政策规定,法律准绳,都可以放在一边。

  再看这段:“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记忆大减退;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委会,书记听了手一挥: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戏谑之中,表达的却是深切的厌恶和愤恨。为官者且能不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诫?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这哪是喝酒,分明是玩命啊!

  “能喝二两喝五两这样地干部我欣赏,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才放心,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没人要。 ”——喝酒也能喝出用人导向?联想到前几天网上曝出某事业单位招考面试要考酒量,以及永州冷水滩区邮政局某邮电所29岁的女职工胡利萍,在非办公时间为陪冷水滩区邮政局长王长昌喝酒,饮酒过量而死的事件,心里默然。

  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领导干部对这些顺口溜绝不能等闲视之,一笑了之。而要根据顺口溜所表达的民声去解决民生诉求。只要工作做好了,流传民间的顺口溜自然会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讽刺、少一些哀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快乐、多一些歌颂。反之,就会失去民心,也就会失去执政党的根基。

  二、从民谣笑话看社情民意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见多识广、胸怀开阔并风趣幽默的民族,从当今许多民谣笑话中可以看到社情民意和民间智慧,给人以警醒。

  (一)讲话的艺术

  “讲”字的组合表明,讲话是个技术活,讲不好就掉井里。所以:遇到饭局讲笑话,遇到会议讲废话,遇到上级讲大话,遇到下级讲官话,遇到朋友讲真话,遇到MM讲情话,遇到对头少讲话,遇到纪委不讲话……这样一般就不会掉井里啦!

  (二)动物的故事

   狮子让一只豹子管理10只狼,并给他们分发食物。

   豹子领到肉之后,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给了10只狼。

   这10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虽然一只狼打不过豹子,但10只狼豹子却没法应付了。

   豹子灰溜溜的找狮子辞职。狮子说,看我的。

   第一天

   狮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为了争夺到大点的肉,狼群沸腾了,恶狠狠的互相攻击,全然不顾自己连平均的那点肉都没拿到。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人类的绩效工资吗?……

   第二天

   狮子依然把肉分成11块,自己却挑走了2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10只狼看了看9块肉,飞快的抢夺起来,一口肉,一口曾经的同伴,直到最后留下一只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末位淘汰法吗?……

   第三天

   狮子把肉分成2块,自己却挑走了1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群狼争夺起来,最后一只最强壮的狼打败所有狼,大摇大摆的开始享用它的战利品。狼吃饱以后才允许其它狼再来吃,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敬的服从它的管理,按照顺序来享用它的残羹。

   从此狮子只需管理一只狼,只需分配给它食物,其它的再不操心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竞争上岗吗?……

   最后一天

   狮子把肉全占了,然后让狼去吃草。因为之前的竞争,狼群已经无力再战了,于是只好逆来顺受。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和谐社会吗?

  (三)、媒体的力量

  1、群主回北京才下飞机,记者问:你对三陪小姐有何看法?群主很吃惊:北京也有三陪小姐?记者第二天登报《群主飞抵北京,开口便问有无三陪》。

  2、记者问群主:你对三陪问题有何看法?群主:不感兴趣!记者第二天登报《群主夜间娱乐要求高,本地三陪小姐遭冷遇》。

  3、记者问群主,你对三陪小姐没有看法?群主很生气:什么三陪四陪五陪的?不知道!记者第二天登报《三陪已难满足群主,四陪五陪方能过瘾》。

  4、记者后来再问群主,群主不发言。记者第二天登报《面对三陪问题,群主无言以对》。

  5、群主大怒,对记者说,这么乱写,我去法院告你!记者第二天登报《群主一怒为三陪》。

  6、群主气急之下,将记者告到法庭。媒体争相报道《法庭将审理群主三陪小姐案》,群主看后撞墙而死。

  7、群主撞墙而死后,媒体补充报道《为了三陪而殉情:群主的这一生 》。

  (四)、难得糊涂

  何为糊涂?孔子曰:中庸;老子曰:无为;庄子曰:逍遥;墨子曰:非攻;如来曰:忘我;胡总曰:和谐!世间万事,难得糊涂!祝您节日里幸福得一塌糊涂!

  1、老婆对老公说:“亲爱的,以后你就是高铁,我就是铁道部”。“为啥?”“第一,你要敢出轨,我就把你埋了,第二,以后不准太快了”

  2、谷歌的CEO拉里佩奇坐在办公椅上边吃巧克力豆,边和下属视频会议,说道:「公司缺少手机,买个摩托罗拉吧。」15分钟后,有人在视频那头传话,「摩托罗拉买下了。」拉里问道,「什么型号的?」下属:「啊?型号?型号?」

  3、 啪!HTC给了谷歌一记耳光:“陈世美!枉我多年任劳任怨,你和三星索爱即便搞到家里我也忍气吞声!如今你一发达就与MOTO那个小妖精成亲,怎么没有狗头铡来收了你!”“我们,不会变成他们那样吧?”一旁的诺基亚低声问。“傻瓜,”微软把诺基亚拥入怀中,“要是我们都分了,谁还相信爱情呢?”

  4、一天,放学回家后的小明对妈妈说:“妈妈,你应该给我起一个更厉害的名字。”妈妈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小明:“我们班有个童鞋,他的名字就很厉害,老师从来不敢叫他的名字让他回答问题。”妈妈大惊:“他叫什么名字啊?”小明淡定的说:“马麻。”

  5、人生最大的杯具在于,当你想跟刘亦菲表白时, 输入“LYF”却打出了罗玉凤。

  6、【单身的妹纸快看】全国三大尼姑庵招聘应届生,要求学历研究生:1、苏州寒山寺做满3年7000以上,方丈30000以上/月,下班之后,不干预私生活, 可嫁人生子。2、广州大悲尼姑庵满3年7000以上,师太30000以上/月,下班之后,不干预私生活。3、上海净心庵招聘尼姑,做满3年8000以上,庵主20000以上。

  7、朋友弟弟高考进考场做一题,需写“恩惠”两字可“惠”字不会写,左思右想无果。忽惊喜!考试时带一瓶饮料进考场,瓶盖内有“谢谢惠顾”字样,此惠应和恩惠同一字。窃喜,假装喝水逐拧开瓶盖。晕!!!!只见盖内赫然印有“再来一瓶”!

  8、原来的韩剧,一股脑的全是社长;最近的韩剧,一股脑的全是本部长。原来的韩剧,女二都是捣乱的;现在的韩剧,女二都是受伤到死都活该的。原来的韩剧,男一 男二都是朋友;现在的韩剧,男一男二亦敌亦友。原来的韩剧,大家希望男一女一在一起;现在的韩剧,大家希望男一男二在一起。

  9、公司要举办周年庆的会餐,董事长让新上任的经理在会餐前发言,并告诉他发言有两个要求:1.要有领导的风度;2.要有冲锋陷阵式的口号。经理点点头,答应了。那天会餐前,经理上台发言,只见他高高地举起右手,然后使劲地挥下去,说:“预备,开吃!”

  10、饭店中,一人对服务员说:“这汤我没法喝。”服务员说,不好意思,您稍等,我去找经理来。这人对经理说:“这汤我没法喝。”经理说,不好意思,您稍等,我去找厨师来。这人对厨师说:“这汤我没法喝。”厨师问:“为什么呢?”这人回答:“没给我勺子!”

  11、①11届新生学妹:“学长,要看人家的**照片吗?”“看看也好”“真的要?”“嗯,看看”“学姐说得没错,学长们都是猥琐男!” ②11届某学妹:“学长,要看人家的**照片吗?”“不用了”“真的不要吗?”“嗯,不要”“学姐说得没错,学长们都是**! ” 总结:悲催的学长做什么都是错的……

  12、一美女去买衣服。 美女问男老板:“请问这件衣服多少钱?” 男老板色迷迷的说:“我们这里消费不要钱,但是一件衣服需要一个吻。” 美女听后,很高兴的挑选了很多件衣服。 结账时,美女指了指旁边,对男老板说:“我奶奶付款。”

  13、吃饭时,12岁的儿子突然小声问我:“爸爸,我想问你一个小问题!”“说吧”我好奇的看着他,心想这小把戏能问啥幼稚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吗?”……我靠,我心一惊:“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一个品牌商标的名字。”他得意的拿出个饮料瓶说:“ml就是毫升嘛,爸爸好笨!”

  14、水浒传里面这帮人用的什么社交网站啊!怎么TMD一报昵称全认识啊!

  15、真正能阻止离婚的婚姻法是:离婚后房子归国家。

  16、锑(Sb)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我国是世界上Sb储量最多的国家……

  17、老总上班后,坐在那里郁闷,秘书问何故?老总:“昨天我收到一个家伙的信,说如果我不离开他老婆他就杀了我!”秘书:“您离开他老婆不就行了嘛!”老总:“可那家伙没有署名!”

  18、孟非问男嘉宾:“为什么来报名参加非诚勿扰?”男嘉宾回答:“我的两只手受伤了。”

  19、某男在微博上说:“想勾搭一个菇凉很久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说了那句华丽丽的心声:滚床单吗?她的回答也是十分坚定:滚!请教各位...这菇凉到底是答应我了吗?” 大家觉得是答应了没?

  20、 总结电视频道:综合频道一片虚荣;财经频道一片信心;综艺频道一片喧嚣;国际频道一片战火;体育频道一片自夸;电影频道一片红潮;农业频道一片富足;电视剧频道一片婚变;英文频道一片指责;科教频道一片领先;戏曲频道一片高调;法制频道一片神探;新闻频道一片深表遗憾……(刘立群)

  顺口溜是百姓的“公开奏章”

  ■邝野/绘

  民谣

  我只是摆个小摊

  祖国啊,我只想摆一个小摊

  每天能收到一些零钱

  给孩子们交学费

  支付老人的医疗费

  祖国啊,我知道我很没用

  我没有能力像一个真正的商人那样

  交一笔又一笔的费用

  我的能力只是埋头干活

  祖国啊,这是个需要请客送礼的时代

  可是我没有钱

  没有钱买高级香烟和酒水

  我请不起送不到所以我活得很卑微

  祖国啊,我是你四肢健全的儿子

  可是却不能挽救倒闭的工厂

  我是你听话懂事的儿子

  却不能响应他们的号召

  祖国啊,这些道理其实我都懂

  无证经营就会影响那些有证经营的人

  这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原则

  为了这个真理我曾经奋斗了大半个人生

  祖国啊,我只是摆个小摊

  我浅薄地认为城市应该允许存在小摊

  毕竟开车需要宽敞道路的人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骑着自行车享受城市的自由

  (自由天国)

  如此顺口溜现在才说正常吗?

  ■朱新峰

  看了杨志福委员的含泪发言,引述采自民间的顺口溜向温总理反映问题的报道,内心里很是感动同时又有几分不安。这样的顺口溜很久就有了,也许是搞农村工作的,至少八九年前就已经很普遍了,而且报刊杂志上也都出现过,大家并不陌生。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的潜规则,可以讲很多方面都有。

  希望以后只要顺口溜一出现,就能引起两会代表的注意,并去进行必要的调研,及时提到两会上予以讨论,而不是过了八九年才提出来。

  顺口溜精选

  1、规划规划,赶不上领导的变化。

  2、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3、说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4、种田不缴税,上学不缴费,盘古开天地,这是头一回。

  5、医疗服务“十宗罪”: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倍;问诊不细致,上来就化验;程序不规范,盲目开处方;不问诊开药,属违规行为;狂草写处方,中西药同开;治普通感冒,问诊多科室;导诊不完善,找医生费劲;医药品价格,多高于药店;医院化验单,各家不互认;节假日看病,比平时更难。

  6、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

  7、职务消费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中流击水)

  顺口溜里“读懂”社情民意

  钱念孙 来源:光明日报

  那些反映民生问题的顺口溜,既是社情民意简洁浓缩的呈现,也是政府面对的一道道考题。我们应该留意它、重视它,用它来“观风俗,知得失”——

  一年一度备受各界关注的“两会”召开在即,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在以不同方式积极调研,准备议案、提案和建议,以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这使我想起2007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福痛陈虚浮工作作风,曾向温家宝总理转述的一个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下饭店,文件根本没兑现。”

  由于手机的普及,发送短信的便捷,现在各种顺口溜传播既快又广。一些官员往往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姑妄听之,一笑了之。确实,有些顺口溜只是“搞笑”而已,不值得认真对待。但也有不少顺口溜,特别是那些反映民生问题的顺口溜,就是老百姓在生活中的所遭、所遇、所感、所受,就是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可说是社情民意集中典型的表现,因此值得各级官员仔细体会,认真反思。

  笔者曾任省政协常委,现在忝列全国人大代表,曾多次在政协、人大会上听到代表委员运用顺口溜陈述民情,积极议政。诸如“工作的落实在哪里?在会议里。该刹的歪风在哪里?在通知里。动听的词汇在哪里?在汇报里。辉煌的成绩在哪里?在总结里。尊敬的英模在哪里?在悼词里。优质的商品在哪里?在广告里……”,等等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从广大民众到代表委员到政府官员,常常不约而同地用反映民生问题的顺口溜议政,原因显而易见。当下一些官员不论是作报告还是接访民众,都习惯说大话、空话和套话,满口政治术语,一付官腔官调,说的话有思想、有高度,就是凌虚蹈空,不解决实际问题,令人闻之生厌,只好敬而远之。而顺口溜来源于民间,它简洁明白、鲜活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虽非洋洋洒洒、夸夸其谈,却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各界人士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是,顺口溜多半言简意赅地反映了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及困境,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中不正之风的不满和愤慨,真切表达了他们最朴素的诉求和愿望,因而应该引起为政者高度重视。

  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古代为政者就十分关注反映民情和民意的顺口溜。当时官府派有专人深入民间“采诗”,即搜集各地流传的顺口溜,然后从乡到邑,从邑到府,一级一级地呈报上去,直至送到周天子手中。周天子了解这些也就是顺口溜的“诗”,是想从中知道老百姓赞扬何物,怨恨何事,对官府有何要求,以便顺乎民心,治理天下。收集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许多作品,如《硕鼠》、《七月》、《北山》等等,就是这类“诗”(顺口溜)的代表。《诗经·伐檀》篇所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就是当时下层老百姓以顺口溜的方式对奴隶主不劳而获行径的责问和抗议。周朝统治者了解这些顺口溜的诗,当时在朝廷里叫“观风”,也就是观察掌握民情风尚的意思。

  统治者之所以要重视来自民间的顺口溜,汉代政治家王充在《论衡》里说得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就是说,只有站在屋下的人,才知道房屋是否漏雨;只有身处社会底层的人,才知道当政者的缺失在哪里。为政者要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心、重视民生,必须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倾听百姓之声虽有多种途径,但顺口溜无疑是最简便通畅的渠道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表委员和政府官员用顺口溜谈论民生问题,既很好地传达了民意,也是尊重民声的表现,值得充分肯定。

  不过,尊重民声、传达民意不等于解决问题。用顺口溜解说民生问题固然值得称道,但更重要、更值得期待的是,各级官员要依据顺口溜所反映的民意民情,去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民生顺口溜都是给政府出的一道考题。譬如,“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这是老百姓对扭曲了的官场政绩观和弄虚作假的浮夸风有意见。“得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这是反映看病贵、看病难,老百姓不敢生病、不敢看病。“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这是说房价太高,老百姓无法“居者有其屋”。至于“中国人正在从食品中完成化学扫盲……”,则表现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

  总之,对那些反映民生问题的顺口溜,代表委员和政府官员不仅应该留意它、重视它,用它来“观风俗,知得失”,更要对它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只有矛盾和问题解决得彻底、解决得精彩,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满意,流传民间的顺口溜才会在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讽刺、少一些哀叹的同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赞扬、多一些欢歌笑语。

  我们由衷地期待这种状况早日出现。

  (作者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

  刘晓春:民谣是隐蔽的大嘴

  天籁之声,地籁之声,人籁之声。世界上最自然的三种声音,雷鸣电闪,虫鸣鸟叫,嬉笑怒骂,来的自然,传的久远。

  民谣是人籁声中最具隐蔽性、最具传播性,又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声音。你喜欢听,他存在,你不喜欢听,他也存在。就像大江东去,落日西沉,是从不以人的意志力转移的一种文化现象。

  自古以来,民谣就以一种通俗、风趣、幽默、易记、上口的形式像空气、阳光、土地始终飘荡在历朝历代的人群中,如雨,如雾,如风。

  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升庵外集》载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用语通俗诙谐,为讽刺诗的先河。现代讽刺刊物中常见这种诗作,如帅莫国《某女三报》:“投我以立柜,报之以约会;投我以‘三洋’,报之以表扬;投我以电视,报之以婚誓。”马丁《十全十美图》(新民谣):“生个儿子当官的,接个媳妇看病的,养个女儿卖票的,找个女婿开车的,认个舅子割肉的,收个干儿子抬轿的。”都是借打油诗讽刺世态。

  在南粤学府里,研究民俗的少,研究民谣的更少,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民谣的飘乎不定,还是世俗的模糊性;是因为民谣的犯异,还是因为民谣的暗示与讽刺,不大受人待见。不管怎么说,刘晓春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研究民谣的青年学者。

  刘晓春人瘦,个矮,但对民谣的见解和心得却有气吞山河的架势。

  田炳信:你怎么想起来搞民谣的?民谣它不是官方倡导的,是民间的东西,就像隐蔽的大嘴,无处不在,但它是隐蔽的。

  刘晓春:1991年,有人叫我写文化批评的书,其中涉及到民谣,我开始对民谣感兴趣。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民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从那时起就开始搜集这方面的材料。虽然我们看到的民谣大部分是上层文化人的创作,但它仍然是很重要的、反映民意的渠道。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日益向纵深拓展,新旧体制的矛盾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同质性趋于消解。当下中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多元的社会,以至于以理解分析社会为己任的知识分子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阐释焦虑。然而,正如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所证明的,社会的变迁越丰富复杂,普通民众对于社会生活的闸释越来越显出其草根智慧,当下民间广为流传的各种民谣,正是民众智慧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当下民谣反映了一种社会情绪,代表了一定时代的民间声音。因为民谣不仅仅是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说是一种社会舆论,一种民间的意识形态,一种政治的表征。

  田炳信:我们现在有许多调查机构,但是从民谣、顺口溜、笑话的角度去分析情绪的很少,如果不夸张地讲,民谣可以说是我们社会的另外一种“天气预报”和晴雨表。

  刘晓春:现在学界认为:口头文学总体是趋于没落的时代,民谣以其短小精悍、易于记诵传扬、针砭时弊毫不留情、高超的讽刺艺术等特点,在民间不胫而走。学界对于当下民谣的社会批判力量鲜有研究,对于民谣的研究,如果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解释,可能很难比较准确地理解当下民谣。倘若我们从历史、文化、权力的维度加以分析,则将有可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下民谣流传现象的民间传统与社会情绪。

  田炳信:口头文学的总体没落命运,与口头文学的某些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并不相悖,口头文学的生命永远都存在于鲜活的口耳相传之中。比如当下民间广泛流传的民谣、笑话之类,说明民间文学仍然存在于民众的生活世界。

  八十年代初,我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在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采访,你时时会感到这种存在。这里不仅盛产骆驼、大皮袄、山药蛋,还盛产快炙人口的山歌、讽刺味极浓的顺口溜和压韵的串话。

  比如,对公费吃喝的干部的行为,从谐语到顺口溜都有入木三分的勾勒:检查团(解谗团)、常委扩大会(肠胃扩大会)、久经(酒精)考验的优秀(油袖子)干部。对白吃者心态的调侃——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吃了也白吃。

  比如,对一些缺乏远见、短期意识强烈的土政策的反感和无可奈何,农民有这样的顺口溜:刚刚学会了,又说不对了;才说不变了,又来文件了。

  再比如,一些顺口溜、歌谣对不正之风和社会腐败现象的挖苦,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下去一批瞌睡的,上来一批喝醉的。”“吃喝嫖赌经常化,安插亲友系列化,行贿受贿合法化,争权夺利公开化。“玩麻将一、二个晚上不睡,打伙计三、四个不累,跳舞五、六种姿式都会,喝烧酒七、八两不醉,干工作什么都不会。”

  当然,这些顺口溜、歌谣在正式的采访场合是不易听到的,但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旅馆、车站、码头……又是不难听到的。这些长短不一的顺口溜、歌谣的产生,最初也许是针对某个人或是对某个地区某种不太对劲的社会现象的概括,但由于歌谣、顺口溜压韵、形象、好记,易于口头流传,特别是顺口溜本身不加修饰,它的真实、尖酸成了流传的第二种动力,使得许多顺口溜成了民间情绪、认识、看法的载体,变成一种不上报纸版面、不上电台的无名氏文章。

  刘晓春:民谣的发达,从中国古史史实可以发现,那些在街头巷尾的普通老百姓当中流传的顺口溜、打油诗之类具有深切的当下性。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证明,民谣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民心、民意,代表着广泛的社会舆论,在很多时候,民谣甚至预示了政治变迁的趋势。我们可以想像,远在《诗经》时代,采诗官们所采录到的民间歌谣远不止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采诗官们肯定删削了不少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民间歌谣,而使民谣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舆论价值,而只剩下文学价值了,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舆论的民谣应该发挥了更强大的政治舆论与斗争功能。在当时有一首童谣唱道:“月将升,日将没,木弧箕服,几亡周国。”歌谣在街头巷尾的黄口小儿中广泛传唱,不久,周宣王即被刺,周王朝由此陷入政治危机。秦朝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民间以歌谣的形式预示了秦王暴政必将覆亡的命运。西汉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揭露了刘邦成就霸业之后的独夫心态与行为。东汉民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直刺宦官专权的腐败朝政,“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则以藏字的方式,暗含了对董卓弄权的抨击。“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皇帝卖酒醋”,揭露了宋朝乱世的政治没落景象……。中国古代历史的民谣反映民心,进而演变出政治变迁的社会戏剧层出不穷。因此,无论是古代民谣,抑或当下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民心所向的民谣,都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形式,更重要的,它具有十分严肃的政治内容,代表着一种社会舆论,在貌似“以谣传谣”、谐谑调侃、讽刺嘲弄的流传形式之中,传达的则是深刻的社会政治信息。

  田炳信:我在新华社当记者的时候,见的人也是三教九流的。互联网、手机那时还没有,当地人对政治、经济现象有不少的易传播、易记忆的民谣。这些民谣大部分有调侃和讽刺意味。是对当时社会框架下不合理、不公正的鞭挞和挖苦。从而得到某种舒解和满足,可以说民谣实际上是民间最大宣泄的肛门。

  刘晓春:对。民谣是一种减压法,一般媒体没有老百姓的声音,媒体被主流意识形态和资本控制,民谣是老百姓通过口头形式的宣泄,通过口头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鲁迅的小说《风波》里面的七斤,他每天到镇上再回到村里,得到一些消息,所以赵七爷才会抓住他的辫子骂他。七斤这个人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像以前的乡村在大树底下讲故事,除了讲传闻,也会讲一些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些看法。以前的民谣依靠这种口耳相传,但是到现在,随着手机短信,网络媒体出现,我们知道手机短信有群发功能,这种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加快了。

  田炳信:可以说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这种传播产生了相当大的裂变作用。尤其是一些黄段子,还有一些政治讽刺的小段子,传播得最快。你说这是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刘晓春:美国也有的。只是我们国家对政治讽刺的一些说法控制得严一些,把这些压制在口头领域了。

  田炳信:但是手机短信和互联网实际上是使它发生了质变啊。这些都大量变成了文字,对手机运营商来说,这也是很大的牟利空间。比如将一些明清的笑话进行改造,当一些政客,或者说政治家表现得不怎么样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讽刺。这些段子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广泛传播,很快被大众所知,但是这些被讽刺的人就像穿着皇帝的新装,他们听不到这些。除了这种政治讽刺,第二个是对性研究。手机短信中的黄段子可以说是无奇不有,这对性的舒缓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当然,这些长短不一的顺口溜、歌谣的产生,最初也许是针对某个人或是对某个地区某种不大对劲的社会现象的概括,但由于歌谣、顺口溜押韵、好记,易于口头流传,特别是顺口溜本身不加修饰。它的真实、尖酸就成了流传的第二种动力,使得许多顺口溜成了民间情绪、认识、看法的载体。对于我们一些人来讲,顺口溜变得更加顺口不顺耳了。

  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加修饰、亦裸裸的情绪一股脑端上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我想是不理智的。但如果无视它的存在、影响,置之不理,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顺口溜能从民间分泌出来,必有分泌的土壤,能在民间不翼而走,必有不翼而走的动力。

  刘晓春:网络时代的段子,与当下中国的复杂、多元化社会发展变化有深刻的关系。社会的变迁越丰富复杂,普通民众对于社会生活的阐释越来越显出其草根智慧,当下民间广为流传的各种段子,正是民众智慧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田炳信:你所指的草根智慧,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主要是指民间无文字的历史,或者是偏爱有文字社会中下层或底层的百姓的感受,要不就是在有文字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中而“无声”的人们的情绪。

  刘晓春:应该是这样,我们可以说,以口头语言为媒介的文学,基本上属于草根智慧,“无声”智慧,基本上属于乡土社会中不识字民众表达情感、传承历史、评判当下的工具。不用说前文字时代,即便是进入文字时代之后,乡土社会的口头文学与庙堂性的作家文学之间,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审美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分野。口头文学少雕琢、去粉饰、存真情、直抒胸臆,既充满浪漫想像,也直面现实人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文学形式,口头文学张扬的思想,历来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相当大的距离。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言,口头文学可以说是一种危险的“他者”,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口头文学大量充斥着迥异于统治阶级的下层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下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在相当多的口头文学作品中,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宣泄着下层阶级普遍的社会愤懑与抵抗情绪,正因为这一缘故,口头文学从来都被上层统治者视为“鄙俗”、“浅陋”,而被排斥在圣贤文化之外。

  田炳信:坊间流传的段子对于社会现象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目的在于抒发情志,褒贬时风,议论时政,抨击时弊,表达爱憎。无论采取何种态度,都代表了民众对于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理解以及情绪,在那些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可能隐含着民众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所以,段子是民间政治意愿的素朴的表达形式。

  记得1985年,我到内蒙古兴和县采访,兴和县是内蒙古党风实现好转的一个典型县。未到兴和县城时,有人就说,兴和县是“党风好了,朋友少了”。问说话者这顺口溜是什么意思?他说,你一采访就知道了。在县委招待所住下后,发现这个县招待所来住宿的客人很少,显得冷冷清清。一天,我和县里的一位副县长聊起来。当我向他提起在路上听到的“党风好了,朋友少了”的顺口溜时,他说这种说法还算是客气的,有的县的老百姓用更尖刻的语言讽刺整党走了过场的地方是“党风实现了好转,酒蛊换成了大碗(指过去用小酒蛊喝白酒,现在用大碗喝啤酒),城墙底下站满(指打麻将)”。我问顺口溜里的“朋友”确切地是指什么人,他解释说,这里的朋友是指那些掌握了人、财、物大权的人。这些人到外县工作,人家像敬神明一样款待,大鱼大肉,大吃二喝,走时还奉送上礼品。而到兴和县,则严格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去办,不管那一级领导来工作,都是简简单单的工作餐,不上白酒,也不上啤酒、果酒,不陪客就餐,也不奉送礼品。兴和县的这种做法与外县的盛情相比就显得冷落、古板。这样坚持下来,那些素质不高的“朋友”也就不愿主动登门了。你想,在现在的财政体制下,菩萨不来,烧香的还来吗?这种苦衷该去哪儿讲呢?

  就从这两句顺口溜引出了这位副县长的一番感慨。实际上,这两句顺口溜所揭示的恰恰是党风建设中的不同步问题。从这入手,我采写了内参“兴和县的苦恼”,当时的胡耀邦总书记做了批示。后来,人民日报根据这篇内参发表了《评兴和县的难言之苦》的评论文章,在内蒙古引起了强烈反响。

  刘晓春: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之所以可以透过民谣观风俗,知得失,察民情,正是因为民谣蕴含着民众的政治心声。更重要的是,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段子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舆论。段子的广泛流传,建立在具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的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矛盾的一致认识基础之上,当一种共识形成广泛的舆论力量之后,便会借助某一种传播媒介传递开来。段子以其简洁精炼、合辙押韵、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传易记等特点,非常符合民众对于社会新闻、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评论欲求。一旦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时期,社会秩序的失衡强烈地刺激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评论欲望,以此表达人们的政治态度,在社会秩序高度失衡的挤压下,表达人们愿望的段子便迅速地蔓延开来,形成社会舆论,几乎成为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评价。

  田炳信:说的不错。我想这里原因有二:一、顺口溜、歌谣的超前性。也就是说,当社会上某种现象、某些情绪刚露端倪,还未泛滥成灾时,一部分敏感的人就先感觉到了,这种感觉一旦被凝固在顺口溜和歌谣中,这种超前的意识就找到了固定的载体,无省界的旅行也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歌谣、顺口溜流通的范围越来越大,被认同的场合也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我上面谈到的一些顺口溜,实际上并不是今天才开始流传,二十几年以前就在流传。而且其中一些歌谣、顺口溜早已跨过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区域,而在全国流传了。二、当代歌谣、顺口溜中产生的批判魅力。歌谣、顺口溜通过口口相传,对一些丑恶、腐败的社会现象的抨击、批判是无情的,没有任何修饰的。而且,往往在某些歌谣、顺口溜的背后折射出某种重大社会现象。因而,更显其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歌谣、顺口溜是一部分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心理上另一种说大实话的宣泄。只不过这种宣泄多少带有一点“私生味道”。

  刘晓春:正因为段子具有“私生味道”,所以也就决定评论社会问题的直接性,反映社会问题的快捷性。因此,段子对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理解肯定具有其不可避免的片面性、情绪性、极端性,因为段子并不是对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深刻思考的艺术形式,而是对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表层的、初步的思考,一种表层意识形态,是人们经验世界的结晶。在很多民谣中,既有对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直接、快捷、真实的反映与评论,表达了某一个时期人们共同的社会情绪,也有对于社会问题的过激反应,有的采取一种讽喻戏谑的态度,有的则采取一种蔑视否定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段子以非严肃的形式,寄寓了民众严肃的政治思考。

  田炳信:在中国,起码有两件事,一是对政治不敢说,二是性不能说。不是任何人对政治随便可以品头评足,说三道四,特别是在人性畸变的文革年代,一家人不敢说真话,夫妻不敢说出格的话,那个年代儿子举报老子,丈夫告发妻子的事是主流媒体倡导和赞赏的事。那时也有一句顺口溜:一个人说真话,二个人说客气话,三个人说假话,四个人说谎话,五个人说大话。当然,现代比过去要进步了许多,人们可以“胡说八道”,没人举报你,官方也不会追查你说了“反动”话。有人调侃说,照“文革”的标准,现在一些政治笑话、民谣的作者及传播者都可以枪毙几次了。凡是从那个说错话都可以做牢的年代走过的人,对口头自由充满着幸福的感觉。

  刘晓春:这起码是社会开明,政治进步的表现,人们可以嘲笑社会上的不合理和丑恶现象。领袖不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同百姓一样,是吃五谷杂粮放臭屁的。总之,我们的社会的包容性、承受能力和以往的社会是不能同日而语。

  田炳信:当下中国的社会情境,改革开放经过25年的运营,可以说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和痛苦的变化。从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看,每当社会处于变动、晃动、摇动、摆动、抖动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舆论的相对开放或者相对压抑,都有可能带来民间舆论的普遍盛行。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是社会舆论相对宽松的历史时期,普通民众相对具有抒发主观情志的自由;另一方面,改革所带来的新旧体制之间的冲突,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无法运用旧体制下的思想观念加以理解,也无法纳入到旧有的规范秩序之中,新的规范秩序又尚未建立。老百姓热切地期望更深入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诸多困惑、不解、迷惘,甚至激愤,都有可能通过民谣的形式宣泄出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民间都能够及时地以民谣的形式表达民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论。

  刘晓春:改革开放以来,彻底惩治官僚腐败,净化社会风气已经成为民众的最大希望。这种集体性的社会情绪,必然会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民谣则是这一普遍的社会情绪的口头表述形式。对于少数官僚的贪污腐化现象,民谣运用简洁的语言一针见血地予以揭露抨击,“贪官污吏,满天遍地;挥霍钱财,花天酒地;群众吃苦,怨天怨地。”“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吹吹拍拍过日子。占公家的不嫌贵,摸到工作全不会,打起麻将不想睡,领导说什么都喊对。干的干,看的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提了意见还不算,藏在暗处搞诬陷。”“组长下田头,耕牛在前头。村长下田头,手上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在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县长下乡桑塔纳, 隔着玻璃看庄稼, 吃的都是四脚爬, 搂的一色十七八。”

  由于官员的腐化堕落,致使政府官员的升迁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以才、德作为衡量的标准,反而助长了许多庸人跑官、买官,任人唯亲,任人唯财,民间对此也有相应的民谣加以描画:“生命在于运动,提升在于运动;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会做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会拍,会拍不如会塞,会塞不如会要。”“后台选得准,大腿抱得紧,红包送得勤,牛皮吹得狠。”“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作马的,整治了单枪匹马的,逼走了心猿意马的。”“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副科提正科,得花一万多。正科提副县,得要四五万。”“一万元挂个号,五万元划一道,十万元买个帽。”

  更有一些民谣把官场升迁中的丑恶现象和性巧妙地联在一起,“有五个女干部竞争一个职位,当然,有四个最后落选了。领导找落选的四个女干部谈话。问的话是一样的,只是回答不同。领导问:‘你知道为什么落选吗?’第一个落选女干部回答:‘知道,我上面没人。’第二个落选女干部回答:‘我上面有人,但他不硬。’第三个落选女干部回答:‘我上面有人,他也很硬,但是我在下面没活动。’第四个落选女干部回答:‘我上面有人,他也硬,并且我在下面活动了,但是我没有出血!’”

  还有一首名为并非错的错别字的打油诗对造假、浮夸、短视讽刺得更狠:植树造零,白收起家,勤捞致富,选霸干部,任人为闲,择油录取,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为民储害,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田炳信:官场腐化的现象,大到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小到吃喝玩乐。对于官僚的吃喝玩乐风气,老百姓一种近乎调侃的语言——夫人语录——形式进行讽刺,“出门在外,老婆交待: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人劝酒,不理睬,长计议,养身体。吃不了,带回来,自家用,省得买。喝多了,也回来,见野花,不要采”。还有一首民谣戏拟老婆告状的口气,以叙事的形式将官场的吃喝风淋漓尽致地加以披露:“一路春风一路歌,革命小酒天天喝。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夫妻背靠背,老婆告到纪委会:这样吃喝对不对?纪委回答很干脆:湖吃海喝是不对,大吃大喝是浪费,该喝不喝也不对。瞧,我们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县委会,书记说:还是纪委说得对!说着起身往外退:对不起,我们也要去赴宴会。”甚至有一首民谣,仿毛泽东《长征》韵脚,讽刺官场的吃喝玩乐风:“当官不怕喝酒难,万盏千杯只等闲;鸳鸯火锅腾细浪,海鲜烧烤走鱼丸;桑拿按摩周身暖,麻将桌前五更寒;更喜小姐白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然而,也有一部分官员虽然贪图物质与色欲享受,但是又慑于法律的威力,所以不得不保持低标准的“自律”,这些官员竟然恬不知耻地以“大吃不大喝,受礼不受贿,喜新不厌旧,风流不下流”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新四项基本原则”。

  刘晓春:在很多情况下,官场腐败体现为数字腐败,因为各种统计数字关系到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于是,虚假的数字便成了许多官员升迁的依据与法宝。民谣对此也有深刻的洞见:“产值要高,政绩要大,至于假不假,我才不管它;人高我也高,不高被小瞧。高了还要高,不然乌纱掉。”还有不少官员盲目贪大求洋,追求所谓“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老百姓发现,官员的政绩将沉重的负担转移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民谣将官员的政绩与普通百姓的负担对照起来:“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领导台上吹牛皮,群众台下饿肚皮”。

  田炳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却也使政府某些官员产生了严重的官僚作风,对某些官员来说,下乡成了走过场,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求实效,更有甚者,吃喝玩乐,劳民伤财。对于如此“调查研究”的方式,民谣予以无情的嘲弄:“坐在车上看,围着餐桌听,结论早已定”。“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好好干”。“春天鲤鱼肥,下乡喝两杯;夏天山区凉,下乡好地方;秋天螃蟹鲜,下乡解解馋;冬天狗肉香,下乡尝一尝”。

  刘晓春:对于某些败坏了政府形象的官员,也有民谣高度概括,刻画出新时期的官场“群丑图”,民谣运用民间文学惯常的类型化手法加以刻画,诸如“九平干部”:“口中讲小平,文章有水平,左手持文凭,右手握酒瓶,对上会摆平,对下能铲平,家中有暖瓶,外头有花瓶,生活上水平”;“三脸干部”:“喝酒喝红了脸,钓鱼钓黑了脸,打麻将捂白了脸”;“三公干部”:“办公桌前黑脸像包公,酒席桌上红脸像关公,回家路上摇摇晃晃像济公”。

  田炳信:改革开放将全民的积极性都最大限度调动起来,但是,以发展为诉求的现代性话语却牺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与价值标准,比如义利之辩的“重义轻利”,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则几乎被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荡涤干净,许多人失去了高远理想的追求,也不再保持道德操守,而沉迷于金钱与利益的欲望。民谣这样描述当下的拜金主义社会风气:“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要)去掉虚的,扔掉远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拜金主义思潮与吃喝玩乐思想沆瀣一气,共同败坏了社会风气,“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美女忘不了;管它爱情多与少,能够快活就是了。”

  此外,由于每个时期对干部队伍文化水平的要求和年龄的要求,都相应地产生了一些消极的顺口溜,你比如对年龄的限制,就有“五六七八,爱玩泥巴。一十七八,拳头棍棒。二十七八,做了爸爸。三十七八,准备提拔。四十七八,事业发达。五十七八,做也白搭。六十七八,麻将百搭。七十七八,准备火化。”对于人浮于事,机关庸肿,有人概括为“机关干部十大怪”:上班之后吃早餐, 中途买米又买菜。消遣聊天真消闲,抽屉装着麻将牌。主人围着公仆转,内部会议传达快。遇事研究请等待,私事公办速度快。哪里热闹哪里去,盖章也能捞外快。

  刘晓春:其实,不仅仅是这些,由于心理失衡,浮燥加剧,拜金主义流风所致,导致许多地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良性经济秩序,制假贩假售假,谋取个人、部门、地方的经济利益,对国家法律与社会公德置若罔闻。对于此等社会现象 ,民谣对利欲熏心的造假者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要想发大财,钱从假货来,捞得几十万,顶多判两年”;“不靠天,不靠地,专门靠制假,一年两个亿”;“货假不要紧,只有钞票真,‘宰’了他几个,还有后来人”;“你使假,我装傻,有了回扣就潇洒,坑国家、害天下,丧尽天良求暴发”。

  社会变迁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因为利益分配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分类,而这种分类的划分又反映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也反映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几乎超过了世界公认的警戒线之标准。对此,老百姓将由于利益分配所产生的利益群体进行形象的分类:“一等人掌实权,点头晃脑就来钱;二等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三等人大盖帽,吃完原告吃被告;四等人当律师,发财全靠打官司;五等人干个体,骗完老张骗老李;六等人手术刀,要想治病递红包;七等人当演员,扭扭唱唱就来钱;八等人交警队,马路旁边吃社会;九等人跑销售,年年月月吃回扣;十等人查卫生,不见好处不发证。”

  田炳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深入改革。作为中国改革的先行者,在改革之初,农民切实地感受到生产力解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自从1997年以来,占中国人口总数70%的农民,其收入已经连续四年呈下滑趋势,2000年人均收入仅3%左右,农民购买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徒儿采蜜回来

    师徒二人以悬崖采蜜为生,昨天傍晚,徒弟带着一个巨大的蜂巢回来见师娘,师娘高兴,立...

  • 面试爆笑,老板VS面试者

    1、三人应聘。甲:我211。乙:我985。丙:我996。老板:就你了!2、去面试,HR:“你...

  • 爆糗,糗的没脸没皮的

    1、“哎,我们这种海归已经用不惯筷子了。”“服务员,给这位点了麻婆豆腐的先生上一...

  • 亲爱的,你冷不冷

    一哥们和女朋友晚上跑步,天气有些冷,哥们一把抱住女朋友哥们问:“亲爱的,你冷不冷...

  • 数学老师真好

    儿子:“妈妈,体育老师真好,上体育课的时候教我们数学。”妈妈:“哦,是真的吗,教...

  • 当劫匪,最重要是诚信

    一劫匪深夜劫住一戴口罩的女人,劫匪大吼:“把钱给我,否则我强暴你”口罩女摘掉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