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笑话大全

当前位置: 1234笑话大全 > 开心笑话 >

哲理笑话故事

时间:2020-10-29 10:2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每日一笑 点击:
替猫说话谈认识的角度 朋友告诉我,他那上小学的宝贝儿子小明前些日子挨了老师一顿批评。期末考试时,语文试卷给出了一篇寓言:小鸟病了,猫化装成医生想去吃小鸟,小鸟发现了猫露在口罩边的胡子,识破了猫的伪装而不肯上当,猫只得扫兴而归。试卷要求学生写

 

“替猫说话”———谈认识的角度

  朋友告诉我,他那上小学的宝贝儿子小明前些日子挨了老师一顿批评。期末考试时,语文试卷给出了一篇寓言:“小鸟病了,猫化装成医生想去吃小鸟,小鸟发现了猫露在口罩边的胡子,识破了猫的伪装而不肯上当,猫只得扫兴而归。”试卷要求学生写出这篇寓言的主题思想。小明写道:“要想达到目的,就应该努力把事情做得更仔细。”老师阅后十分生气,对小明说道:“这篇寓言的主题思想是不要被敌人的花言巧语所欺骗,要善于识破敌人的伪装。你答得毫不切题,只能得零分。”小明不服气,分辩道:“您喜欢小鸟,当然替小鸟说话,可我喜欢猫呀。”老师听后极为恼怒:“你怎么是非不分,替坏蛋出谋划策?”小明说道:“凭什么说猫是环蛋?就因为它要吃小鸟吗?猫为了生存要寻找食物,这是它的天性。您不是也告诉过我们,原始人为了活下去,也要想尽办法捕捉小鸟和其它小动物,原始人也是坏蛋吗?”

 

  听了朋友的讲述,我不由陷入沉思。倘若站在小鸟的立场上看问题,答案诚如老师所说;但如果站在猫的立场上看问题,小明的答法颇有道理。我知道这孩子是非常喜欢猫的。

 

  寓言只是寓言。假如我们不了解寓言作者的真实意图,那就很难断定上述两种答案哪一种更为合理。显然,猫吃小鸟既可以譬喻成坏人作恶,也可以譬喻成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如获取生存资料)而采取的正当行动。

 

  不过,这件有趣的事情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启示,那就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和认识的角度有关。角度不同,认识不同。或者,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解释;或者,对不同事物作出相同的解释。

 

  小偷使锁日臻完善

 

  ———谈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这话,出自马克思之口。

 

  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固然取决于生产者的努力,但引起这一努力的根源却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正是由于贼们变着法的偷盗,所以才有了人们变着法的防盗;正是由于骗子手们变着法的伪造,所以才有了人们变着法的防伪。这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揭示着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道理,即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由彼此对立的双方构成的。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谓之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肯定,谓之矛盾的同一性。也许,有些读者朋友对矛盾存在着斗争性还能理解,但对矛盾同时存在着同一性就有些迷惑了———既然矛盾双方是彼此对立的,为什么又说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肯定呢?

 

  的确,承认矛盾的存在不是一件易事,“是则是,否则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思维方式因其符合传统逻辑而顽固地纠缠着我们的头脑。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生活中彼此相反且具有内在联系的两类现象,那么就会发现,矛盾双方的的确确是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肯定的。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曾把这种倾向概括为“相反而相成”。

 

  只管传葱的御厨

 

  ———谈适度

 

  有个财主,一天请到了一位给皇帝做饭的厨师。他很高兴,以为在明天为自己祝寿的筵席上可以使客人们尝到美味佳肴。

 

  “请您来造厨,我们可真是口福不浅哪!”财主恭维道。

 

  “当然愿意效力。不过在皇宫里,我们厨子之间是有分工的,我也只能完成我所负责的那道工序。”

 

  “那您负责哪道工序?”财主赶忙问道。

 

  “作料。”厨师一本正经地回答。

 

  “这么说,您很会用作料了?”

 

  “作料我们也有分工。有管姜的,有管蒜的,有管花椒的,有管大料的。我只管葱。”

 

  “您就管葱?”财主惊讶地叫道。

 

  “葱也不全管,我们还有分工。有管剥的,有管洗的,有管切的。我只负责从剥葱到洗葱的传递。”

 

  这是一个笑话。它告诉我们,分工如果过细以至超过应有的限度也会引起麻烦。举一反三,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

 

  “度”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在该范围以内,事物的变化不会引起质变,一旦超出这一范围,事物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

 

  唯物辩证法坚持适度的原则。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孔夫子主张“过犹不及”、“允执其中”,这颇有道理。“过”同“不及”一样,都会把事情办糟。名厨师炒菜的时候,很注意“火候”:“火候”不够,菜生;“火候”过了,菜老。

 

  二分钱哪儿去了?

 

  ———谈静止性思考习惯造成的认识误区

 

  某老汉卖瓜,标价买一个二角、买三个五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一个,每人付给老汉二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五角钱才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一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四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六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二分。

 

  一个小伙子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道智力试题,让同院的孩子们回答: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二角钱,总共六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二分,实际上只花了一角八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五角四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四分,二者之和为五角八角。这和原来的六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二分钱哪儿去了?在谁的手里?

 

  孩子们听完题目后想了好久,始终弄不清二分钱在谁的手里。大家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略加思索,笑着说:“二分钱并不存在,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六角钱,可是,当老汉拿出一角钱让小孩子追还顾客时,六角钱就不再存在了。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二分钱,顾客共花了五角四分。这些钱中的五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四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笔账本来是很清楚的。大家之所以感到糊涂,是因为没有弄清出题者在两个地方搞了诡辩。第一,五角四分加上四分的计算是荒唐的,因为买茶水的四分钱已经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五角四分之中了;第二,拿五角八分去对六角也是荒唐的,因为六角钱早已不存在了。”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徒儿采蜜回来

    师徒二人以悬崖采蜜为生,昨天傍晚,徒弟带着一个巨大的蜂巢回来见师娘,师娘高兴,立...

  • 面试爆笑,老板VS面试者

    1、三人应聘。甲:我211。乙:我985。丙:我996。老板:就你了!2、去面试,HR:“你...

  • 爆糗,糗的没脸没皮的

    1、“哎,我们这种海归已经用不惯筷子了。”“服务员,给这位点了麻婆豆腐的先生上一...

  • 亲爱的,你冷不冷

    一哥们和女朋友晚上跑步,天气有些冷,哥们一把抱住女朋友哥们问:“亲爱的,你冷不冷...

  • 数学老师真好

    儿子:“妈妈,体育老师真好,上体育课的时候教我们数学。”妈妈:“哦,是真的吗,教...

  • 当劫匪,最重要是诚信

    一劫匪深夜劫住一戴口罩的女人,劫匪大吼:“把钱给我,否则我强暴你”口罩女摘掉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