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重建的北城门 5 “秦文流觞”通北门 展开兴安县地形图——东南,耸峙着都庞岭;南部,蜿蜒着海洋山;西北,则有越城岭雄踞。由此形成兴安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东南部南高北低,西北部北高南低。因这一地势,流往湖南的湘江,于海洋山发源,从南往北进入湖南,最终注入长江;在广西境内蜿蜒的漓江,发源于越城岭主峰猫儿山,往南流经桂林,在平乐与荔江、茶江汇合而成桂江,到梧州汇入西江,最终归于珠江。正所谓“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独特的地形和水系走势,注定了兴安这个地方要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 1200年前,当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兴安时,他最为关切的竟不是灵渠,而是当时兴安北面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城门,并由此引出一段论述为官之道的佳话…… 记者来到兴安县城著名景区——水街的入口处时,新竣工的古北门赫然而立,与周边的一品居、三怀第、九井坊三组仿古建筑组成颇具秦代建筑特色的“秦文流觞”景区。 觞是古代一种酒杯。流觞,是古代三月上巳节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人们在节日当天要举行洗濯身体以除灾辟邪的祭祀仪式。后来,“曲水流觞”演变为文人一种饮酒游戏:大家坐于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由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面前谁喝酒,彼此取乐。1999年修建桂林正阳步行街时,就出土过宋代的“曲水流觞”石刻。兴安人建“秦文流觞”景区,取的是“传承秦汉文化,祝愿百姓吉祥”之意。 入北城门,在灵渠岸边一块高约2米的方形天然巨石上,刻着柳宗元当年写下的《全义县复北门记》,“全义”,即唐代的兴安。读罢全文,一段发人深省、令人感慨的往事,仿佛又在这古色古香的水街前重新浮现出来——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永州为官。这一年,随同他前往永州的表弟卢遵被任命为全义县县令,柳宗元欣然送卢遵走马上任,并鼓励卢遵“宜奋翼鳞,乘风波”,成就一番事业。 卢遵抵达全义县城时,兴致勃勃地游览全城。当时的全义县城为唐初大将李靖所筑,相当雄伟、严实。然而,卢遵却发现一个怪现象——整座城只有东、南、西三面开城门,北门被封闭着。诧异之下,询问当地人,才得知:这北门已经封堵100多年了!原因是当初全义的当政者听信风水先生“巫言”,说若开北门邪气将随之而入,不利于政令施行,财气、福气也会因此散去……由于北门的封闭,居住在北面的城外百姓进城、城内百姓出城都要绕道而行,十分不便,怨声载道。 卢遵在多次咨询手下官吏意见后,终于力排俗见,说服众人,重新开启了北门。北门一开,百姓奔走相告,兴奋不已,庆幸从此进出方便,庆幸有了卢遵这样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着想的父母官。 得悉此事的柳宗元欣喜之余,提笔撰文,写下《全义县复北门记》,对卢遵“由道废邪,用贤弃愚”之举大加赞赏。 读罢石碑上柳宗元的文章,记者不由得感叹:一座城门,竟因巫师的荒诞之言而封闭上百年之久!这期间的古兴安,有多少县令走马上任,却没有谁切身关注过百姓的疾苦。由此可见封建时代政治体制之腐败,各级官员之昏庸! 如今,传承秦汉文化的一条仿古水街,已经成为兴安居民和各地游客生活、休闲的乐园。行走于水街的商铺、亭台、拱桥之间,感觉清人苏宗经所描绘的那条安适休闲的古水街的意境又回来了—— 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 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 浆脚挥波易,蓬窗买酒便。 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 兴安人在灵渠边重新建造北城门,在水街边重新立起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石碑,自然有其深意。当今每一位为官者的心中,不是都应该峙立着一座为百姓而开的“古北门”吗?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