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届“党政领导干部书评大赛”96号参赛作品 作品名称:省察人生 解悟生命——读《经过省察的人生》 作者:胡敏华 作者单位、职务: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纪委书记 《经过省察的人生》(The Examined Life)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在1989年出版的一部对生命进行反省的哲学沉思录,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出版发行中译本。诺齐克教授是被誉为20世纪最富创意之一的哲学家,在这部作品中,他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通过睿智坦诚而又不说教的方式,带领读者对死亡、情感、信仰以至邪恶等现象进行深入的反思,努力探求什么是构成人生最有价值及最有意义的东西。 《尔雅》云:“哲,智也”,哲学一词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本义是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古希腊人本主义哲人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诺齐克虽然认为这未免过于苛刻了,但在他的作品中把探索人生意义作为哲学的根本使命,却体现了对苏格拉底精神的忠实传承,体现了一个真诚的哲学探索者的信念和追求。而令人称奇的是,有别于其他晦涩玄奥的哲学作品,作者在本书中对人生的哲学沉思,既没有什么演绎论证,也没有什么高深理论,他带领读者一起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判断,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亲历经过省察的人生,就是创作一幅自画像”。当我们读完这部作品时会发现,哲学其实可以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并不是一门多么深奥的学问;哲学思考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一定非要去论证什么理论;哲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和生命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被思想充实和改变的生活方式。诺齐克的这本书用他的原创视野和活泼风格让我们体会到,研究哲学和阅读哲学可以是一件十分有趣和快乐的事情。 人生“观”来源于“观”人生,作者告诉我们,“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并不是以如此充实的方式度过的”。中国古代先哲老子也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人的优点和缺点有时只是一膜之隔,关键就在于如何自我省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然而,“知人难,知已更难”,自我省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所谓“当局者迷”,人在立身处事中常处于迷惶状态,要正确透彻地自我认识绝非易事。白居易诗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思想是痛苦的,但思想是唯一的途径,可以引领我们走出心灵之夜,就象诺齐克所述:“当人生的活动渗透着高度反思的结果时,其品质就出现了变化”。只有做个内求之人,潜心于静思,才能走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只有在灵魂的境界里,我们才可以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洞察人性、梳理人生,过一种明明白白而不是混混沌沌的生活。 《论语》道:“吾日三省吾身”,诺其克在本书导言中就引用苏格拉底的斥问:“雅典的公民们,你们一门心思贪婪地积累财富,追求名位和声誉,但却从不思考和关心如何追求真理、智慧,如何让自己的灵魂升华,难道你们不觉得羞耻吗?”的确,现代社会的高节奏让人心绪浮躁,富足的物质却隐藏着道德颓废和信仰缺失的巨大危机。人们在努力满足自己各种追求的同时,往往无暇静思这些忙碌的追求究竟是为什么?而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的“思考”,通过用理性、哲学的思想审视人生,探索和反思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反求诸己,排遣物累,使自己的眼界和心智豁然开朗,如本书中“这一经过净化的活动具有真实和持久的价值”之所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心怀戒律、有所畏惧,从而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涵养情操,完善人格,“养我浩然之气”,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不论是儒家的伦常礼数,道家的天道自然,还是佛教的了生脱死,也都具有深邃的解悟人生和刻画心灵的智慧,其超乎世俗和宁静肃穆的审美观念,都能使我们在精神家园的耕耘中得到领悟和启迪。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关于人生的感慨不胜枚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无数先贤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省察人生,探求真理,他们不仅是实现了个人的人生境界,更以其丰富的精神财富惠及后世。希望我们都能象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责任编辑:每日一笑) |